中国机器人展现强大实力,新时代画卷已开启

发布时间:2022-10-20 09:43:51 【来源:机器人大讲堂 】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具有战略先导性、经济主导性、技术传导性,一直以来占据各国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长期来看,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长期目标,机器人行业值得持续看好。

  从宏观数据来看,近日工信部公布2021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数据显示整体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中国依然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IFR于2022年9月20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也表示,中国2021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实现了增长,整体装机量同比增长44%达到243300台,创历史新高,在这份数据报告中也认可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机器人市场的强大可能性。“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后,中国引领了全球复苏,并在2021年占全球机器人安装量的一半,中国仍有很高的成长潜力。”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Marina Bill说。

  根据 IFR 及电子学会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将达到87亿美元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5亿美元,两年复合增速达到15%。

  ▍下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的发展的背后,得益于下游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升级需求的不断提升。

  从下游行业来看,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前三大的下游应用市场为电气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及金属机械与机械行业。从IFR 发布的数据计算,此三大行业在 2019-2021年三年间稳定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下游市场的60%以上。这些行业在全球化和消费升级趋势下,正不断提高对于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度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化工、石油等应用市场需求提升,也带动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消费电子产销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全球重要制造基地,全球主要的电子生产和代工企业大多数在中国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全球约80%的个人计算机、6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彩电在国内生产,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400万个,相关配套产业从业人员超千万。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在近日的一次会议中介绍,2021年,中国装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其中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1.2亿辆增长到3.1亿辆,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9万辆和319.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更多走向全世界。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则介绍,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在工业中的营业收入占比已连续9年保持第一;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其中手机、彩电、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长,内外需升级趋势明显。

  IFR的报告中也认可中国这一智能制造升级的成就。“所有行业的增长都很强劲,尤其在电气电子产品行业中,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就达到8.16万台,同比增长30%。而汽车行业得益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也出现强劲复苏。它在2021年增长了89%,装机量达5.07万台。”Marina Bill说道。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透露,需求推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仍在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已经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

  就机器人密度而言,这意味着中国仍有很大的进一步增长潜力。十年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人仅为15台。2020年密度达到每万名人246台,全球排名第九。距离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看,以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品快速增长,在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发挥引领性作用,已经成为在宏观经济“三重压力”下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有力支撑。

  ▍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一直以来,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郭守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例如在市场应用方面,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阿里、美团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开始展示出自动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通过智能化调度实现自动化配送,将传统物流等流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43.9万余家,其中,2022年1至8月新增注册企业7.9万余家。面向教育、金融、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提出,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机器人+应用拓展趋势形成,在未来国产机器人技术将继续与千行百业融合发展,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产业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

  例如在技术水平方面,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太空机器人、深海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高复杂度产品实现重要突破,协作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业内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壮大。“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郭守刚说道。

  而在配套软实力方面,中国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先进计算等领域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产品创新迭代不断加快,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核心零部件取得阶段性突破,以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核心软件部分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在走出去方面,中国机器人也展现出了强大实力。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从2019-202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出口数量看,近两年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2020年出口数量达到151545台,2021年为294466台,较2020年增长超过90%。2022年1-4月虽然江浙沪区域和广东区域在2022年上半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反扑,但出口数量遭受一定影响,但中国机器人出口总数也有19401台,预计下半年将会加大出口规模。

  从出口国别看,2021年出口国中,韩国、德国和泰国出口金额排名前三,分别占比11%、10%和9%。《韩国经济》9月17日的报道也证明了这点,以高科技含量为特点的新一批“中国制造”正凭借性价比高占领韩国等周边国家商用市场。报道称目前韩国餐厅、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中使用的机器人是“中国制造”的天下。普渡科技、擎朗智能、中国科沃斯、猎户星的送餐、迎宾、引导等机器人被人广为熟知,Geek+和上海快仓等物流机器人企业则占据了韩国仓库30%以上的市场份额。

  IFR认为,这是由于在中国正经历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的过程,从而推动机器人自动化的发展,同时中国持续推动的制造业自动化政策加持,使得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尤其迅速。

  “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在北京发布的机器人产业五年规划重点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使中国成为机器人技术和产业进步的全球领先者。”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Marina Bill说。

  ▍产业链协同共建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具成效,但也不能忽视新旧动能更迭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如《求是》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过去是顺势而上,现在要顶风而上。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三次工业革命历程可以看出,虽然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系统性、颠覆性变革,但新动能培育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前沿技术不断迸发、渐进作用于社会生产的过程。

  这个新旧转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周期性波动,例如2022 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上市企业ROA相比2021 年同期下降1.2%为0.6%;ROE下降 1.9%为1.3%,存货周转率也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0.24为1.18;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72,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0.82。行业销售毛利率为 25.6%,相比 2021 年同期下降2.4%;销售净利率3.1%,相比2021年同期下降4.8 %,整体行业一度出现波动性下行。

  而据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缺工程度加大。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缺口更为突出。数据显示,仅在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人才缺口就高达500万(人),复合型人才和高层级人才稀缺。

  工信部作为机器人行业管理部门,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工作重点首先将全面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与“十四五”制造业有关规划政策加强衔接,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详细来看则主要包括四个要点:

  一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开展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支持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加快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产业短板,打造更多高端化智能化产品。

  二是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加大新兴领域产品创新,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助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四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高端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若干创新能力强、产业环境好的优势特色集群,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这些举措也将伴随产业链协同落地到实际。例如在下游产业链建设上,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工信部将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完善相关体系建设,同时加快机器人在成熟场景普及推广。

  同时郭守刚表也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机器人在成熟场景的普及推广,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此外,针对医疗机器人等相对长板产业,例如在促进机器人医疗装备行业发展方面也有更加多元化融合的举措。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指出,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2%。“工信部将鼓励探索‘医学+工业’‘医院+工厂’‘医生+工程师’等多维度医工协同创新模式;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装备研制,推进‘5G+医疗健康’试点,支持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发展。”王振表示。

  ▍结语与未来

  机器人是许多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就大行业而言,新旧产业转化的这一过程中不仅会不断涌现新产业,也会因新技术的应用改进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产品质量、产业链条等,并在变化过程中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孕育新的市场和消费需求,这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创新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政策推动及企业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的基础上,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新职业也随之兴起,大量机器人忙碌在全新生产线上,这催生了对掌握相关操作及系统集成等技术人员的大量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加快融合,将在行业波动中最终将完成新动能对旧动能的替代。

  可以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正如3C电子行业在8月已经出现下滑一样,任何行业必然面临周期与衰落,企业和政府如何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机器人这类智能制造的关键行业未来如何发展,仍然考验行业内外许多人的智慧与能力。

《自动化是数字业务的新结构》自动化架构助力企业全面自动化
未来3-5年中国将迎来一波RPA的普及应用狂潮
猎户座流星雨将亮相天幕,一小时最大天顶流量约为20
140台!跻身行业国内最大SLAM机器人集群落地项目
3000多颗星链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或将造成毁灭性空难?
动物干细胞”生长“而成,3D打印肉会变成汉堡肉、肉饼被端上餐桌
又一BTC窝点被端!保护自己的资产,别再被骗了!
人类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机之王ASML崛起的秘密
[ 最新资讯 ]

中国机器人展现强大实力,新时代画卷已开启

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长期目标,机器人行业值得持续看好。...

一度被开除出“机器人籍”,家用清洁机器人究竟有没有未来?

家用清洁机器人的终极形态是什么?家用清洁机器人有没有未来?许多人没有答案。...

铁磁水凝胶微型机器人milli-robot:可携带药物精准送入人体,48h内完全降解

猪皮做的微型机器人长出了毛毛虫的脚,在人体内运送药物,48h内可完全降解。...

机器狗未知环境下实现全自主协同搜索,拓展应急救援与勘测探索的应用潜力

云深处科技首次公布其对绝影X20的全自主协同搜索测试...

Android 影像旗舰标配一英寸,让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更像「相机」

今年年初,在搭载高通骁龙 8 Gen1 移动平台的新机当中,我们发现各大厂商在影像上开始偏向调校和算法,而属于传统光学领域的硬件部分,并没有激进的堆料,反而相较以往收敛了不少。...

我国首条“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生产线已在筹备,预计明年建成

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产线已在筹备,预计将于2023年在京建成。...